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成为许多国际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同时,他们在进博会期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商务活动和论坛,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供应商和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业务合作和交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据悉,今年有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六大展区设置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共发布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除了这些直观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些信息值得关注。
多家直销企业亮相进博会,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出现了多家外资直销企业的身影,而且这些企业均非第一次亮相进博会。其中,安利是第四次也是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USANA是连续两年奔赴进博,如新和自然阳光都是第三次亮相进博会。而康宝莱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六届从未缺席,堪称是进博会的“终极铁粉”。值得一提的是,康宝莱、USANA等企业还提前签约了第七届进博会,也就意味着未来仍将有直销企业的身影出现在进博会这个国际大舞台上。
而这些外资直销企业多次亮相进博会,除了借助进博会这个舞台向外界很好地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创新成果之外,也透露出一个信号,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也对中国直销行业充满信心。
在这些外资直销企业当中,中国市场大多已经成为它们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行业动荡事件以及全球疫情并没有影响到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并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借助进博会,这些企业再次明确和重申了这一点。
安利(中国)总裁余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韧性,有潜力,中国仍是全球最令人激动的投资热土,更是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强劲引擎。康宝莱中国区总裁、全球高级副总裁郭木也表示,未来,植根中国、投资中国将是康宝莱长期的战略方向。
足见,中国市场在这些外资直销企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火热,透露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
作为进博会的六大展区之一,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据了解,今年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数、企业国别数均超过上一届,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10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齐聚,健康养老专区全新升级。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共吸引了231家相关企业参展,21家医疗药械展商举行32场新品发布活动,使得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为参与新品发布平台企业数、新品数最多的展区。
而从“一位难求”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也可以看到几点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中国健康产业前景光明。随着中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健康产业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在进博会上可以看到,和以往的投资建厂、本地生产等相比,当下跨国健康产业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已经深入到创新研发、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
二是科技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进博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展示,科技的力量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健康产业的格局。科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创新,如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在健康管理、疾病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升级,比如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三是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进博会透露出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的多元化和服务的多元化。产品的多元化方面,从传统的药品、医疗器械到营养品、健康食品,再到各种新型的生物技术产品,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基于对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持续看好,很多企业纷纷拿出最硬核技术产品进行“首发首展”。服务的多元化方面,除了传统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服务、心理咨询等多种健康服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需求。进博会上,有很多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和定制化健康解决方案的企业。
四是绿色健康理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在进博会上,许多企业开始关注绿色健康领域,推广环保、低碳的健康产业理念,比如一些绿色健康的食品、环保的健身器材等。这种绿色健康的理念将有助于推动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也要看到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国外健康产业企业的涌入以及硬核科技产品的出现,中国健康产业的竞争也将更加剧烈。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压缩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倒逼企业进行创新升级。
进博会作为全球健康产业的盛会,不仅展示了最前沿的医疗科技和产品,同时也透露出健康产业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为企业的创新升级指明了方向,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以提升竞争力并实现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