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上海信息网

当前位置: 上海信息网 > 虹口区 > “南海Ⅰ号”——水下考古的耐心与回报

“南海Ⅰ号”——水下考古的耐心与回报

  图一:林唐欧绘

  1990年定海水下考古培训时,记者(照片左二)也曾下水,设法近距离观察遗址状况和队员们的工作。崔勇(照片右一)是记者在水下的守护人之一。

  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最早详细报道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

  (本报资料照片)

  “华天龙”号将沉船整体打捞出水时的壮观场面。这也是“南海Ⅰ号”科考发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图片来源:广州打捞局网站)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0年4月26日。考古队员拍到了他们领队崔勇做现场评估的场景。在沉船的外围,已经进展到发掘外侧反斜面位置,此时支护要预防船向下和向外的移位。支架太疏带来风险,太密则会影响发掘。

  邓嘉韶摄

  “南海Ⅰ号”露出全貌的时刻

  上图(见图一)是考古队员绘制的“南海Ⅰ号”沉船全景素描图。观测角度是从沉船右后侧俯视船头方向。围绕沉船四周的是沉箱壁。

  早期的考古现场都会采用带有透视方法的素描速写方法进行现场记录。半坡遗址、广州南越王墓考古现场都曾专门请画家到现场绘制素描图。此图绘制于2015年12月。作为现场发掘的参与者,作者负责现场测绘和画图的工作,每天都留意着沉船随着发掘进度而产生的变化。

  2013年2月开始发掘时,沉船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海泥和凝结物,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才把沉船上表面、四周清理干净。2015年年末时才露出图中状态。

  这张图记录了发掘工作已经暴露出整船的隔舱板、船壳板,但还没有进入船舱内发掘。整条船除艏尖舱已不存外,可以辨识出14个舱,残长21.91米,宽9.87米。可以看出船头和个别船舱、船艉右后侧有少量凝结物,其它舱都已暴露出船舱里面的陶瓷器。

  沉船上层驾驶室、楼垛、生活室等已经不复存在。在海洋生物的吞噬、海水腐蚀和现代渔业的干扰下,沉船表面遗存很难保留下来。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在同期木质沉船中,“南海Ⅰ号”已是保存最好的了。

  (林唐欧)

  遥远的起点

  ●1987年 中英合作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意外发现了“南海Ⅰ号”。同年,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1989年冬季 中日合作进行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

  ●1990年春季 中澳合作在定海村进行水下考古培训。

  ●随后的11年间,“南海Ⅰ号”一直处于静静的“搁置”状态。

  1990年春,我在阴雨中登上长途大巴,从广东向北慢慢进入福建,从一个采访换到另一个采访。这次的目标是福州北部的连江县定海渔村。定海湾沉船很多。中国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以这里为培训基地,汇集来自各地的一批年轻人,天天潜水,充满激情地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连江刚刚散去前线的紧张气氛。与我在2019年重返这里相比,那时生活平静而单调。我结识的这批学员,大多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骨干。

  那段经历——被称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一个节点,至今还在各种场合被反复提起。

  我和崔勇也在定海相识。这家伙遇到熟人就变成半个话唠,在水下的体态远比在陆上优雅、耐看。那时好年轻!憧憬总能抹去各种忧伤,浪漫常与激情共存。后来我们甚至结伴启程想去西沙,我去采访海军战士,他要去找沉船……即使这样,当年聆听中国水下考古奠基人俞伟超先生描述未来时,我们依然难以意识到,中国人会在“南海Ⅰ号”上投入了超越30年时间。

  崔勇:

  我现在的职务是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水下考古发掘。具体承担项目就是“南海Ⅰ号”。

  参加定海培训时,我已在与“南海Ⅰ号”打交道,参与接收打捞局移交的247件文物。从1987年一直到现在总共经历了33年吧。“南海Ⅰ号”的各个勘探阶段和整体打捞,我都要下水,没有断过。下潜都会被记录,论次数我肯定是最多的。

  于是,“南海Ⅰ号”在水下的位置我就非常清楚。虽然船捞走了,但我们还多次回访,使用磁力仪对遗址下层进行物探。以后这里仍有很重要的研究工作。

  其实刚开始发掘时,并没想着要把这个船的考古工作持续那么久。“南海Ⅰ号”发现于我们国力尚不强大的时候,再加上海况也不理想,所以搁置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从定海做准备算起,这一离开,就是11年。

  这期间,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在技术和经验上都在快速积累。考古人已能独立完成项目全部流程作业,尝试境外合作和远海勘探。所以那“离开的11年”其实可以理解为是有意识地将“南海Ⅰ号”藏了起来——自己能找到,但外人找不到也不想让人碰。队员们知道重归是早晚要做的事。终究,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个“大家伙”。

  时间胶囊

  ●2001年4月 重启调查。

  ●2002年3月至5月 打捞出4000余件文物。

  ●2001年至2004年 共进行8次物探调查和试掘。

  第二个节点在跨入21世纪之际出现。

本文地址: /hk/100.html 手机版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